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“推动绿色发展,建设美丽中国”的号召,弘扬新时代电力劳动者的工匠精神,展现电力科技与校园生活的深度融合,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决定举办“电韵流光·赋能青春”主题摄影比赛,通过镜头记录电力工业的硬核技术与日常电力设施的温情之美,用快门定格美好瞬间。
一、活动主题与相关注意事项
(一)活动主题与核心内涵
“电韵流光·赋能青春”——探索电力科技的理性光芒与校园电力的诗意
在光影流转之间,聚焦电力科技的精密逻辑与艺术张力,挖掘校园电力设施的实用美学与人文温度。通过两个赛道展现“光影之城”与“生活诗意”,既展现电力科技的宏大叙事,又聚焦校园电力的细腻表达,让参与者通过不同的维度重新认知“电”这一熟悉而陌生的能量。
(二)活动时间
1、投稿时间:4月21日-5月25日
2、评选时间:5月26日-5月30日
(三)参赛对象
广西大学全体师生
二、活动内容及相关要求
(一)活动内容
参赛作品将分为以下两个赛道分别征集作品进行评奖,参赛选手可用不同作品参加两个赛道的比赛,若同时获奖则取最优获奖等级发放奖品,奖品只能获得一份。
赛道一:【光影·诗意】——城市夜景中电力的理性光芒与艺术张力
1.主题阐释:夜幕垂落,城市在电流的脉搏中苏醒——高压线塔如巨人伸展光的臂膀,变电站为万家注入温暖能量,霓虹与车流编织成跃动的星河。致敬现代电力赋予城市的澎湃生命力,展现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璀璨图景。
2.参考拍摄方向(仅作为参考,不限定以下题材):
地标之光:捕捉城市天际线、桥梁、摩天轮的灯光艺术,展现建筑与光影的共生美学。
人间烟火:捕捉灯光映照的市井百态——便利店深夜的暖光、街角路灯下的归人、居民楼窗格透出的团圆剪影。
守护者之歌:记录电力工作者攀爬铁塔、检修线路、坚守控制室的瞬间,以光影致敬“追光人”。
未来之光:呈现绿色能源场景(光伏路灯、风电夜景)、智慧城市灯光系统等可持续发展图景。
3.技术要求:鼓励创意构图(如长曝光呈现车轨、人群流动的轨迹;微距呈现金属质感等等)。
赛道二:【微光·栖居】——校园电力设施和电力人的平凡之美
1.主题阐释:发现校园中默默支撑日常的电力设施,从路灯的温柔光影到配电箱的工业美学,记录这些“隐形守护者”的功能价值与人文温度。
2.参考拍摄方向(仅作为参考,不限定以下题材):
设施之美:图书馆穹顶的灯光矩阵、宿舍走廊的电路标识、草坪灯的昼夜对比。
场景叙事:电工检修路灯的日常、实验室仪器运行时指示灯闪烁、学生为设备充电的瞬间。
生态融合:藤蔓缠绕的老旧电箱、雨水中的电缆井倒影、智能充电桩与绿植的共生。
3.技术要求:注重光影与环境的互动(如逆光拍摄电线轮廓、利用水洼反射增强画面层次)。可使用手机创作,突出“平凡中的不凡”。
(二)活动说明
1.作品要求:可提交单幅或组图(≤4张),组图之间需要说明联系与意义,视为一份参赛作品。必须为原创作品,拍摄设备不限(手机、相机、无人机等均可),允许基础调色,禁止AI合成或过度后期处理。需附10-20字说明,阐述拍摄场景的电力关联性及创作理念。涉及实验室或高压设备拍摄需提前向学院申请安全许可。
2.版权声明:主办方有权将作品用于学院宣传、科普展览及电力文化推广,作者保留署名权。
3.评选结束后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线上(公众号:“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”)、线下(电气工程学院大楼)进行作品展示。
(三)参赛方式
1.提交作品为电子版;
2.参赛照片命名规则:“赛道名称+作品名称+姓名+学院+联系方式(电话+QQ)”;
3.将参赛照片和文字旁白(一句话文字旁白,20字以内,txt文件格式)打包成压缩包(压缩包命名规则同上),以附件形式投稿至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权益部邮箱:
【光影·诗意】赛道:gxudqqyb1@163.com
【微光·栖居】赛道: gxudqqyb2@163.com
活动咨询QQ群:956739919
三、评选方法以及奖项设置
(一)评选方法
评审标准:作品的思想性、艺术性、技术性和创新性,如作品的综合印象、表现主题的感染力、取景与用光、色彩与层次等。
评委流程: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浏览和审核,在评选小组会议上进行集体评议,各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独立打分。根据总得分,按照从高到低顺序进行取奖。
评委小组成员:教师评委+学生评委。
(二)奖项设置
比赛共设两个赛道,每个赛道分别设有:一等奖一名,二等奖两名,三等奖三名,优秀奖五名。(所有获奖同学均会颁发相对应的奖状,且有机会入选摄影作品展)
欢迎各位师生积极参与,让更多人发现电力的美好与逻辑背后的艺术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