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畏冲锋!不惧未知敢为先
犹豫错失终成过往云烟
行动破局,办法总在脚下现
勇者无疆,未来由你开新篇

解浩男
基本信息:
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博士(硕博连读)
导师:吴晖鍠教授
研究方向:社区虚拟电厂,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共享储能
学术概况:以第一/通讯作者身份在SCI Top期刊发表论文6篇,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(Top 1%)
所获荣誉:
1.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
2.广西大学优秀毕业生
3.多次获得博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、广西大学优秀学生
我的青春在西大
本科4年、硕博6年,一共10年。“我的20至30岁这个黄金时间段都在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,很开心能够在这里度过人生重要的十年。”解浩男,这位来自河北的青年,跨越千里,在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踏上了一段漫漫求学之路。
“我非常喜欢南宁的气候、环境,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,以前总被鼻炎折磨,这老毛病竟已经不治而愈了。” 解浩男笑着回忆。宜人的气候环境是吸引解浩男留在西大的“引子”,而学院温暖的人文氛围更令他动容。“本科在这里读书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好,所以我又继续重新考进学院。”
解浩男选择继续回到学院读研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。本科毕业后,他曾进入职场工作,在工作中,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仍渴望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提升。于是,在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,他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,继续深造以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。
“老师耐心地帮我分析今后的职业规划,提供考研信息,帮助我合理规划复习时间。”在解浩男的眼里,学院已是他深耕十载的成长沃土,“学院教育、培养和资助了我十年,是我的第二故乡,是我最坚实的后盾。”

解浩男参加学术会议照片
做个“晨型人”
在谈及博士期间的科研挑战时,解浩男语气中透着几分感慨:“那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,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压力山大。”
2023年4月,解浩男每天都要面对全新的技术方法,无从下手的迷茫感,让他如今依然记忆犹新。“我后来发现早上脑细胞比较活跃,做事效率最高,于是摸索出了一个方法,能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来克服这个难关。”解浩男分享道,“就是彻底改变作息,做个‘晨型人’。”
晚上9点入睡,凌晨5至6点起床,投入科研学习,解浩男坚持了近乎小半年的时间。
“白天我早起高强度学习,状态好时能高效工作超六小时。学习过程中,我会穿插浏览新闻或幽默段子来放松心情。上午通常分两个工作时段,下午则会选择做一些略微轻松的工作。当大脑疲惫时,我就去运动,晚上七八点放松休息。”作为“晨型人”,解浩男干劲满满,“但还是要多安排课外活动,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才是关键。”
就这样,半年以来,解浩男先把相关理论课程从头到尾学了一遍,然后又找来仿真代码逐行分析。当遇到不懂的地方,便会在学术群聊里请教他人,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要反复琢磨好几天。最终,这篇历时半年完成的论文被期刊接收了。
“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科研路上没有捷径,但找对方法确实能事半功倍。”解浩男笑着说,“这些也都是成长路上必经的磨砺,每一次挑战都是提升自我的契机。”

解浩男生活照
大胆向前冲
优秀学生、青年专家、比赛一等奖……在荣誉之下,解浩男也曾因犹豫不决而错失了许多机会。
解浩男回忆,研一恰逢疫情居家学习,导师布置了撰写论文综述的任务。但由于不擅长写文章,解浩男心里对此充满了畏惧,便不自觉地产生了逃避和懈怠的情绪。
“因为我自身的拖延和犹豫不决,写作进度十分缓慢,结果那篇综述拖到最后也没能完成。但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,完成了论文并成功投稿。”解浩男说道,“如今回想起来,当时的我确实错失了一个很好的发表论文的机会,实在令人惋惜。”
这次经历让解浩男明白,逃避绝非良策。在他看来,倘若选择逃避,那些被逃避的问题并不会就此消失,反而可能在后续的生活中以更庞大、更棘手的姿态再次出现。到那时,不仅要面对原本的问题,还要为曾经的逃避付出额外的代价。
“所以,勇敢去冲吧!”解浩男勉励大家道,“不管能不能,行不行,只要你行动起来,先冲上去再说,遇到的问题也总能找到解决方法。但如果不冲,就真的什么可能性都没有了。”

学子寄语:
勇敢去冲!不要害怕,不要因为未知而恐惧。一定要勇敢。加油吧,少年!